台湾吴伟丞

格腾
2016-06-16

  吴伟丞的作品有种无法言说的冷静与凌厉,在他塑造的生活陶器中,总能感受到他依循生活的轨迹,内化在作品上的构思与表达,最终还原了一个无束缚的自己。观察这个世界及一切美的事物,将其打散、剪裁、加工、重组成一件件作品,表现美与创意便是吴伟丞对陶艺创作的一番诠释。

  吴伟丞:1976年生于台中县乌日乡,1994年自台中明道中学美工科、1999年自“国立台中商专” 商业设计科毕业,并成立陶艺工作室,至今未曾离开家乡。从小着迷于各种艺术形式, 苦心钻研各种美术技巧,为日后自己独树一帜的陶艺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他的作品强调肌理感,在表现色彩与线条结构上尤为突出,追求细节的质感和洗练。


初识陶艺世界

  吴伟丞高中时代因学校开设的陶艺课与陶结缘,毕业时由于他的陶艺成绩突出,获赠教室淘汰的一台辘轳,这也成为他进入陶艺世界的第一把钥匙。小学时的吴伟丞就表现出了对艺术的兴趣,他学习书法,尤其对绘画着迷,高中时几乎恋上学校所教的各种美术技巧课,如素描、水彩、水墨、书法、篆刻、摄影、木工等,这看似庞杂的艺术兴趣几乎填满了吴伟丞的课余时光,也为他日后的陶艺创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。

  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审美,可以作为装置艺术的茶席静态展。吴伟丞在茶器中加入了对空间建筑学的构思,打破了圆融感,加入了细微的棱角,突破质与量的边界,体现当代陶人以复杂的形式感突出现代茶道美学之精髓。

  吴伟丞对各项美术技巧的痴迷从未间断,大学时他深入研修了传统漆艺技法课程,当他发现漆艺繁复的工序并不适合自己的陶艺创作后,便追随陶艺家林锦钟学习釉药技法。与此同时,他正式启用了自己1996年购置的煤气窑,开始了边思考、边学习、边创作的陶艺探索之路。吴伟丞的勤奋来自他对陶之深邃世界无限探索的渴望。日本陶艺在中国台湾盛极一时,许多日本陶艺杂志上介绍的技法, 吴伟丞都会将其一一实践并仔细揣摩,通过自己的双手感知陶土的语汇,感受技与艺的融合所带来的陶之大美。

  用更大的自由去处理线与面的关系, 流溢着冲破束缚的震颤感。着重追求细节的洗练,强调肌理的质感,表现色感与线条的结构,着重单位元件的秩序感,塑造出一件件具有空灵之美的雕塑。

  吴伟丞以实用陶艺为主要创作方向,茶具、花器、餐具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器物都是他创作的内容。先以拉坯为主要成型方式,有时也会用陶板成型,并尝试以煤气窑来表现熏烧的效果……这些独特的技法令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。因谙熟于心的陶艺技巧,以及对各类陶土媒材的了解,吴伟丞将陶更自由多元地表达着,通过融入其他材料,将更富挑战与变化的陶艺作品一件一件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
  用最大的可能将块与面交融在作品中,将不同的形态与素材交织重构,呈现一种戏剧性的华美丰富表情。

独树一帜的陶风

  吴伟丞对非洲和亚洲原始艺术十分着迷,他喜欢它们的率真与劲道,欣赏它们的纯粹与练达。学陶之后,他便时常观摩亚洲原始陶器、青铜器与铁器的形态和纹理。在他看来,最耐人寻味的美,是一种无需过多修饰的简单造型。对于现代建筑的热爱和观察,也被他运用到了陶艺创作中。对空间的表现,用简洁线条营造出清新疏朗的氛围,这些都成为吴伟丞日后创作的灵感和个人风格的源头。

  充满冷艳华丽感的白金釉打造出的茶器“月痕”,仿佛融银般的月光流动在器物上。轻盈润透,给人月光如水的恬静感。吴伟丞对陶土和釉料的自如运用,让光在茶器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张力和层次。

  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,更为了达成自己的创作理念,吴伟丞反复实验烧制方法和不同的表现形式,最终选定了柴烧和熏烧, 并改良了这两种传统的窑烧方式,以求更顺应陶器的实用性。利用煤气窑来创作陶艺熏烧的效果,让坯体高温烧结不会渗水,还能呈现熏烧独特的古韵意趣。他用木炭和稻壳作为熏烧燃料,精密地计算着土胎的成分、排窑方式,以及烧成形态的控制,将熏烧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,这也成为他个人风格的独特标志。在他的作品中, 表面或平滑或粗糙的质感肌理及颜色的变化,是煤气窑里烈火的痕迹,不仅古拙自然,更有一股青春活力摇曳其中。黄、橘、白、黑、灰等色彩在他的陶艺作品上跳跃出一首冷艳而充满生命力的乐章。

  棂霜茶碗,吴伟丞大胆运用近乎反差的色彩,纹理仿佛窗棂上的乌霜,充满生活的意境和自然的浪漫。

  吴伟丞说自己是一个陶土建筑师。在器物的造型上,他总以现代建筑风格为典范,利用平整的陶板块面,穿插、交叠成立体几何空间结构,许多作品以熏烧来表现几何图案的素描,在方正规矩间呈现阳刚之气。加上运用了木质或水墨宣纸裱装的配搭,独特中别有一番浓烈的人文气质。

  “我是一个对各式面貌都感兴趣的陶土建筑师,在我的作品中,建筑形式很重要,现代建筑是我制陶的重要元素之一,各部分或简化、或夸张、或重组,把我的想法与形式融为一体,便创造出一种新的美感。”吴伟丞的陶艺作品展现出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,仿佛有种脱缰而出的叛逆与冷静,充满了引人探求的情节。

  荒墨侧把壶,盖与壶把施以琥珀金釉,䒌靘沉稳的黑配以金属色感,再利用纹理表现更加细致的银色,朦胧且深邃。土胎里加入细砂表面带来的粗糙感会不规则地反射光线,而均质的那面则会吸收光,使黑产生更加深沉的质感,精致而斑驳。

茶器之美

  受父亲影响,吴伟丞三岁便开始喝茶,学习茶道多年,喝茶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茶、水、器、人共筑了东方饮茶文化的意境,经过千百年的历练,代代相传。吴伟丞认真思考着古时茶具的特质,将古典茶具中的优点保留,再将自己的风格融入。他所创作的新茶具保留了古时的造型感,但不过多雕琢、不拘小节,表面装饰上也让釉色随意层叠铺染,呈现多元共融的美感。

  幽雪正把壶,幽雪为定白釉,尝试以不同土和釉料搭配,呈现出的“白”是一种纯粹、无机并有着分量感与温度的视觉效果。把氤氲固体抽象化的想象显示成手指尖均匀质感的平滑触感,柔和几何与非几何形态交错其中。

  吴伟丞的茶器作品充满了柔顺圆融的和乐之风。受日本民艺风格的影响,他希望通过自己所感悟塑造的茶器,让这种常民文化简单、质朴、亲近人心的美感握在茶人每天喝茶的手中。

  如果你看过吴伟丞的陶艺作品,便能从他创作的生活器物中感受到东方文化美学观的融入,正如他所在的土地和故乡给予他的滋养,去感受、去意识,用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塑造器物的外形,隐约可见其更为深厚的情感表达和他创造生活之美的渴望。

  壶盖施以白金釉的荒地铜把提梁壶。

  屋漏痕茶碗,延续滴流技法,泼染出留白与墨色晕染之间的况味。该作品由瓷土、白釉、白金釉拉坯而成。

  荒地正把壶,壶盖施以白金釉。将土揉入细砂,还原烧制后呈现出的安定的灰黄色调。透过混合粗细不同的材质,形成更加柔和的纹理,展现出寂寥恬静之感。砂壁质感则带来时空的想象,诱发欣赏者去凝视触碰,拉近人与器之间的精神距离。

  将陶器创作成一种建筑形式,将陶土、锈铁及所有感兴趣的元素透过剪裁、加工、重组等技术手段,将器物想象中的样子呈现出来,并构筑各种可能性,追求某种视觉的感动。

  血地银花茶盅,施以黑釉和红铜釉制成。

  荒墨盖盅,施以白化妆土与黑釉。

  荒墨茶仓,盖子施以白金釉。


阅读960
分享
写评论...